|
溶洞設計巖溶效果所形成的空洞的通稱溶洞設計巖溶效果所形成的空洞的通稱 CaCO3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a(HCO3)2]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假如受熱或遇壓強忽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化,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一起放出二氧化碳。 Ca(HCO3)2 =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上述反響于是就形成了巖洞中的各種景觀。 如聞名于世的桂林巖洞、北京石花洞、婁底梅山龍宮,它們便是因為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腐蝕而創造出來的創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巖洞頂滴到洞底時,因為水分的蒸騰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改變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分出碳酸鈣的沉積。這些沉積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假如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巖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蒸發,則分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的鐘乳石與地上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獨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會使石灰石構成的巖層部分溶解,使碳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 本文由溶洞設計整理 |